围棋的第一个别名是“弈”,是我国传统棋艺之一,富有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。它与书、画、琴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艺术,特别受文人的喜爱。围棋比中国象棋更古老,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朔到春秋战国时代,如<左传>中有“弈者举棋不定”的故事;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讲过“不有博弈者乎”的话;被推崇为围棋“鼻祖”的弈秋,就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。 据《述异记》载:晋时有个樵夫入山(后人称“箕子山”)伐薪,在棋盘岭上观二白发老者对弈,棋局未终,斧柯已烂,质归故里,已及百岁,无复当时之人。自此,“烂柯”成了围棋的雅称,也成了历代诗人咏唱的主题,其历史影响一直波及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,因而围棋也广而被称为“烂柯”。 围棋的雅号,除上面提到的“烂柯”外,还有许多,如象征棋盘和棋子形状的“方圆”,自盘古开天辟地自就有天圆地方之说,围棋棋盘为方在下,棋子为圆在上,故得别名“方圆”。 “手谈”一词的出现与当时士人阶层玄言清谈之风大有关系,名士清谈以老、庄、易“三玄”为谈资。两晋时期谈风尤胜,王坦之为士人阶层,自然也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,借助“清谈”的概念提出“手谈”是顺理成章的。再说支公通晓佛理,远离尘世,又好围棋,在纹枰之中寻求隐逸归隐,提出“坐隐”的说法也是合情合理的。 传说有一个秀才屡次乡试不中,归野山中,做了和尚。闲来颂经之外,经常上山砍柴挑水。一日追逐一银色狐狸在山中迷路,大雨滂沱,电闪雷鸣。避山凹之下,见闪电连续两次击中一棵参天古木,一击树折,二击再折,居然自成一磨盘大小的木盘,且木纹方正。和尚大奇,取之回做成棋盘。自此,和尚茶饭不思,每日迷坐其旁,念念有词,取石子自弈,好似与人对局。一年后,和尚吐血而死,死前拼最后之力在棋盘侧刻下“木野狐”三个字。乡人以为奇事,奏于县府,并终将棋盘藏于皇宫,为每年棋待招比赛专用盘,后因战乱不知所终。 古代围棋子以楸木做棋盘故也有称楸枰(枰即棋盘);有的围棋子以玉石制成,以楸木做棋盘,就称玉楸枰。明代风流才子唐寅题《楸枰一局图》画诗:“长日别有消闲兴,一局楸枰对手敲。”因棋子分黑白二色,黑子如乌鸦,白子似白鹭,故又称它为“乌鹭”。棋盘上纵横交错的线条,犹如河网,地图一般,故还称它为“河洛”或“吴图”。如诗人杜牧的《送国手王逢绝句》有“别后竹窗风雪夜,一灯明暗复吴图。”
烂柯围棋手机版全新改版,欢迎下载,手机用户可在页面下方的下载链接下载 注:此新闻版权归原网站所有,本站提供转载仅为方便棋友阅读、检索使用,特此声明。 |